條碼槍起源于計算機時代
發布日期:2016-03-21 瀏覽次數:2315
條碼槍從大型計算機時代開始構建的計算設備基礎架構
現代個人計算設備起點眾多,既包括條碼槍集成電路技術、存儲技術、光電與屏顯技術,也包括系統軟件技術和網頁技術等,但是在這諸多起點中,計算依然是最主要的脈絡。而計算技術中最本質的發明當屬晶體管技術,這項技術在1942年僅僅是誕生于偶然,在1952年卻又因偶然走向世界。1952年的4月21日上午,全球各地共計30家公司一同參加了晶體管研討會,并通過這次研討向AT&T獲取了晶體管的制造權,正是AT&T公司統一將貝爾實驗室的這項發明向其他企業公開授權,才使得晶體管技術走出壟斷,成為計算機設備的共用核心技術。這批最初獲得晶體管授權的公司中,包括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TI(德州儀器)、IBM(國際商用及其公司)、飛利浦和西門子公司,它們共同構建了最初設計制造計算機的計算基礎,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,條碼槍將晶體管計算時代迅速過渡到集成電路(芯片)時代,symbol代理打造了今天所有計算設備的引擎——芯片。
雖然條碼槍集成電路與晶體管相比已經是高度集成,使得成本大幅度下降,但是計算設備依然是十分高昂的器件,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,美國進行了大量信息處理研究項目,其中包括了24臺計算機的建造,通過這些信息科研項目也積累了一批研究機構與工程師,直接帶來二戰結束后新型計算機的批次出現。這一批計算機都是由政府出資、大學研制、政府使用的,而關鍵的器件也來自于政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