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維碼和二維碼條碼采集器有著各自不同的結構和特性
發布日期:2016-02-17 瀏覽次數:2750
二維碼條碼采集器在水平與垂直兩個方向上都可以表達信息,換句話說,二維碼是在二維空間內存儲并表達信息的。二維碼的專用識別設備相對比較昂貴,矩陣式二維碼僅能用圖像掃描儀進行識讀,而對于堆疊式二維碼,除了可用圖像掃描儀進行識讀之外,還可以使用線型掃描器進行多次掃描。
一維碼和二維碼在結構上的這種巨大差異,導致兩者的糾錯能力差異很大。一維碼幾乎不具備糾錯能力,當條碼出現任何破損時,其中的信息便不能被讀取。而二維碼遭受污損時,仍有可能被正常讀取(二維碼的損毀面積達50%時仍可恢復信息,破損糾錯率可達7%~10%)。
碼制
一維碼和二維碼條碼采集器分別擁有各自的碼制。我們日常所用的一維碼有很多碼制,包括交叉25碼、39碼、93碼、128碼、UPC碼、EAN碼、ISBN碼以及Codabar(庫德巴碼)等。二維碼常用的碼制也有不少,比如我們最常見的QR Code、Code 49、 Code 16K、Code one以及Datamatrix二維碼和PDF417二維碼等。
此外,一維碼和二維碼還有其他方面的區別:一維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,而條碼掃描器進入市場的時間相對有限,正逐步趨于成熟;應用一維碼的成本低廉,而某些二維碼條碼采集器由于自身帶有的編碼專利權,需付費使用;一維碼制作簡單,保密性不高,而二維碼是可加密的,具有較高的安全性。
綜上所述,一維碼和二維碼條碼采集器雖然都是條碼,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結構和特性,它們在表達信息方面發揮著不同的作用。企業在制作或使用這兩種條碼時,首先要對兩者的區別了如指掌,了解它們的結構和參數,才能發揮各自的優點。